郑春荣:“后默克尔时代”的中德经贸:携手相向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

发稿时间:2021-01-29浏览次数:435

在因新冠疫情一再推迟改选日期后,德国基民盟终于在今年1月15日-16日的视频党代会上选举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拉舍特为新党首。拉舍特的当选得到了默克尔的力挺,他在政策理念和施政风格上都与默克尔非常类似,这也意味着拉舍特将延续默克尔的路线,这也包括在对华政策上,总体上将继续奉行务实合作的立场。虽然拉舍特尚不能确保成为基民盟/基社盟的总理候选人并接任总理职位,但作为最大的执政党的党首,他的当选,无疑给未来德国的内政外交路线、包括对华政策增添了一份稳定性与确定性。


默克尔执政以来中德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2005年默克尔担任总理以来,中德关系在初期因默克尔一改前任政府的务实外交,推行“价值观外交”,使得中德关系一度跌入低谷。此后,默克尔重回对华务实外交的轨道,在她后续任期内,中德关系在高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2010年7月中德政府磋商机制的建立和2014年3月双方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德关系发展历程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默克尔重视对华合作,想要将引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打造为“政治遗产”,这尤其反映在德国为其2020年7月至12月的欧盟轮值主席国设定的议程上。顺应中欧搭建更高层级合作平台的需要,默克尔为轮值主席国任期倡议了“27+1”中欧全家福峰会,后因新冠疫情原因,改为中欧领导人视频峰会,促成了中欧绿色与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而且,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大力推动下,中欧如期在2020年年底达成中欧投资协定。


默克尔执政15年来,在中德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中德经贸合作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双边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两国在经贸领域相互依存性和互利合作日益显著。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05年中德双边贸易总额达611.71亿欧元,到2019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到2056.74亿欧元。德国连续45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连续四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对象国。2020年全球贸易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但是,由于中国率先复工复产,而且开放程度日益加大,中德之间通过快捷通道、中欧班列等手段,积极恢复人员与货物跨境流动,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出口国。


在投资方面,中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从2010年开始大幅增长,2011-2015年,年度投资额稳定在10亿-20亿欧元。2016年,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出现井喷式增长,投资额高达110亿欧元。当年,有56家德国企业被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并购,比2015年增加了19家。德国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占中国在欧洲投资额的31%。当年,年度中国对德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德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中德投资从“单行道”进入“双行道”。


中德经贸关系发展中的潜力


中德两国在经贸领域已经形成了某种共生关系。德国不少跨国企业的盈利主要在中国市场取得。虽然德国经济界也有减少对中国市场依赖的呼声,但是,这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表达,在现实中,中德两国企业间在诸多领域的互融互嵌在增强。


在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德国对于发展对华经贸关系,以弥补欧盟内部的经贸往来的损失,具有显著的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也为中德经贸合作的加强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2020年底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中欧将会加大合作。


随着德国逐步步入“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局的稳定性中注入了某些不确定性,而且,欧盟短期内也将失去像默克尔这样的中欧关系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积极因素的存在,我们依然可以对中德、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保持谨慎乐观态度。新当选的基民盟主席拉舍特主张与中国继续保持务实合作,他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也是中资企业最多的,这与拉舍特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目前,基民盟/基社盟将推出谁担任总理候选人,以及谁最终能接任德国总理之位,依然存在着变数。根据目前民调,德国未来很有可能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绿党组成联合政府。无论结果如何,中德、中欧之间的广泛的共同利益在那里,未来德国内政的变化可能给中德经贸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是可控的。德国及欧盟内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健康发展的中德、中欧经贸关系,对于巩固中德、中欧双边关系,以及助推世界经济疫后复苏的重要意义,并为此愿意与中国相向而行,保持并扩大市场开放,携手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推动力。


资料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年1月29日,

《评论丨“后默克尔时代”的中德经贸:携手相向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

作者:郑春荣(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