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杨一帆
2016-12-20 23:11 来源:澎湃新闻
事故现场 视觉中国 图
对于12月19日晚发生的“卡车冲撞人群”事件,德国总理默克尔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综合已掌握信息,“我们必须得出结论,这是一场恐怖袭击”。她继续表示,理解德国民众此时的心情,尤其在得知自己试图帮助的难民申请者犯下如此暴行时。
“盲目公布情报与资讯很难不引起恐慌和猜忌,导致社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过度反应,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除了关于嫌疑人的“乌龙”,当前,围绕这起造成12人丧生、48人受伤的恶性事件,仍有两大疑团待解。
疑团一:受网络洗脑所为?
截至发稿为止,德国警方尚未发布更多有关嫌犯的资料。因此,其袭击动机、是否受到相关极端组织的影响或指示,尚不清楚。
“目前,嫌犯的身份未得到正式确认,也不清楚其袭击是受到极端组织的指示,还是一起‘独狼’式的袭击。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嫌犯很可能受到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或洗脑,这对欧洲网络安全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郑春荣说道。
近日,据媒体披露,德国与比利时挫败了针对圣诞集市的袭击图谋。据比利时《最新消息报》援引检方发言人埃里克·范德赛普特的话报道,10名青少年被恐怖组织招募,密谋对圣诞集市实施恐怖袭击。他们据信通过网上聊天接受指令,学习杀人和炸弹制作方法等“培训”内容。
德国媒体最近也报道,德国一名年仅12岁、拥有德国和伊拉克双重国籍的男孩自制爆炸物,同样试图在他出生地的圣诞市集上制造袭击,所幸爆炸物没有引爆。
“大多数人对于网络的认知还很有限,在人们所知的明网外,还存在极少了解的暗网。在暗网当中,究竟存在怎样的极端言论和内容,是难以想象的。”一名匿名反恐专家表示,“必须重视在网络领域对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反制。”
近年来,由于宣传极端主义思潮的信息产品在网络大肆传播,欧洲有不少青少年受到这些资料的影响,甚至前往叙利亚、伊拉克等IS控制区加入“战斗“。而难民的大批涌入,又为极端主义思潮和行为的扩散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人们应当认识到,以‘伊斯兰国’(IS)为代表的极端组织是有着成熟的意识形态宣传策略的。”该专家强调,“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独狼’式的袭击是很少存在的,因为他们即便没有得到极端组织的直接指示,但仍然是极端主义根脉上衍生出的枝节,仍然是极端组织宣传战略的产出物。”作为应对,欧盟28个成员国今年5月对加强网络反恐法案的出台均表示支持。有分析认为,这项法案为网络划定了一个明确的法律边界,从而有助于应对网络上宣传极端主义的内容。
疑团二:节日期间放大恐惧?
据悉,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在德国柏林市中心库达姆大街附近的圣诞集市,这里有上百家世界各地的商店销售各种传统饰品、节日食品和儿童玩具,在当地颇受欢迎。而在圣诞集市旁边,就是著名的威廉大帝纪念教堂。
再过5天,就是欧洲国家的重要节日——圣诞节。
“这次行动肯定有一点针对圣诞节的意思。”郑春荣强调,“尽管德国近年来一些袭击事件正在增多,但这还是发生在柏林的第一起重大袭击事件,其影响力将更具冲击性。”
据新华社报道,德国今年虽然接连发生了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慕尼黑枪击案、安斯巴赫爆炸案等恐怖或暴力袭击事件,使当地安全形势骤然紧张,但地点均在其东南部巴伐利亚州。
“对于绝大多数当地民众来说,圣诞节几乎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时希望感受的是欢乐、祥和与放松。而正因为这种期待,恶性事件引发的恐慌与愤怒才更具影响力与破坏力。” 郑春荣说。
“恐怖袭击的核心武器就是要制造恐怖气氛。圣诞节是欧洲的重要节日,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人流密集,在安全管控上难度很高,恐慌心理也更容易放大。”前述反恐专家告诉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