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上演的恐袭连续剧与本土危机潜伏的现实,让德国人对“恐袭来了”的焦虑骤增,难民危机又使德国种族矛盾这一话题从“隐性”走向“显性”。
18日深夜,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维尔茨堡市附近,一名男子在一列火车上持斧头和刀具砍伤21人,其中包括4名我香港同胞。警方在对峙行动中出动直升飞机,终将该名男子击毙。在法国尼斯刚发生过血腥惨案的背景下,德国是否也会被恐怖阴云所笼罩?
平静水面下暗流涌动
巴伐利亚内务部表示,凶手是一名17岁的阿富汗籍男性难民,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进入德国,居住在附近的奥克森富特市。袭击发生后,火车紧急刹车,凶手跳下火车。此后警方通过地面搜寻和直升机追踪到凶手,并将其击毙。英国《每日电讯报》引述德国媒体的报道称,凶手此前居住在难民营,后来在一个德国寄宿家庭住了两周。内务部发言人对媒体通报,这很有可能是一起伊斯兰极端主义袭击,凶手在砍人时曾大喊“真主伟大”。
在反恐安全方面,德国称得上欧洲国家的表率,迄今未发生特大恐袭事件。然而,柏林平静的空气中已经嗅出些许不安:一方面,今年德国已多次发生难民伤人事件。今年5月,慕尼黑附近的格里芬小镇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一名男子在火车站大喊“真主伟大”并攻击四人,其中一人死亡。2月,一名15岁女孩在汉诺威火车站用菜刀捅了一名警察,检察官后来说这场袭击受到“伊斯兰国”(IS)的启发。另一方面,就在今年3月底,IS恐怖分子发出号召,呼吁伊斯兰极端教徒效仿布鲁塞尔机场爆炸事件,袭击德国科隆波恩机场。民调机构“埃姆尼德”为《星期日图片报》所做的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担心今年发生在布鲁塞尔和伊斯坦布尔机场的袭击会在德国机场上演,57%的人希望德国各大机场航站楼加强安保。
反恐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对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表示,此次列车砍人事件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恐怖主义发生在德国已经不是一种担忧,而是现实存在。据官方统计,自2012年起,已有约550名来自德国的极端分子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参与IS等极端组织活动,其中约180名加入极端组织且曾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作战的德国公民已经回国,对德国国内安全形势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德国的情报系统、信息分析反应速度比法国更胜一筹,警方的办案和处置能力也较为高效,但对于防范像列车砍人这类“独狼”袭击,仍然有点力不从心。
被挫败的“慕尼黑阴谋”
对于德国而言,今后的反恐形势可以用“严峻”来形容。英国《每日邮报》最近发布了一张欧洲风险地图,德国与法国、英国、土耳其一样,都位列“高危地区”。德国国内情报局主管汉斯-格奥尔格•马森直言,由于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地遭遇挫败,IS等极端组织似乎要借在欧洲发动恐袭来达到制造恐慌的目的。这将是德国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
德国《图片报》数字化发展部主编曼菲特•哈特则认为:“很多年轻人看过那些如好莱坞大片一般的极端主义宣传片后,就义无反顾地去了叙利亚。我们即使有办法阻止他们赴叙,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取道土耳其或其他途径投奔极端组织。”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对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表示,在反恐问题上,德国难以置身事外。尤其在欧洲难民潮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和加强对潜在极端分子的甄别,如何与其他欧盟国家共同合作加强边界管控,捍卫欧盟的内外部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问题也在德国新版安全政策白皮书和欧盟新的全球战略中有所涉及。
其实,德国此前已经挫败了多起“慕尼黑阴谋”。德国联邦刑事局局长明希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2000年起,德国已成功挫败了11起有预谋的恐怖袭击计划。今年比较大的就有两起:一起是新年夜IS分子对慕尼黑火车站的袭击企图,另一起是今年6月初的恐袭图谋,逮捕三名与IS有关联的嫌疑人。尽管“战果喜人”,但德国仍然感到“压力山大”——德国联邦刑事局局长明希表示,“最近几年被锁定的危险分子数量急剧上升,我们现在有470名这类分子。”
多腿走路绷紧安全之弦
专家认为,针对不小的反恐压力,德国也在“多条腿”走路,绷紧心中的安全之弦。
据报道,在去年巴黎连环暴恐事件发生后,德国政府于第一时间决定大力提高安保措施,加大对恐怖嫌犯的防范力度,主要包括在火车站和机场增配警察的部署、加大德法边境的检查力度等。另据德媒报道,德国宪法保卫局最近正在推广用无人机监视恐怖嫌犯,对足球场、圣诞市场、购物中心、难民营等安防风险较大的地区进行严密监控,以补充有限的人力和摄像监控力量,协助排查可疑人员。此谓反恐的“第一条腿”——提升技术监控手段。
“第二条腿”是加大情报投入力度。德国警察惯用安插“线人”的手段对恐怖嫌犯进行监管。针对可疑人员混杂于大批难民中的实际情况,德国警方安插了具有情报意识的“线人”。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提供可疑人员的线索和人员信息,以便警方进行重点监控排查。据德媒报道,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局长马森表示,他的办公室每周都会收到“线人”报告的“可靠”涉恐情报。上文提及的慕尼黑火车站袭击阴谋,最终情报源头也是来自一名身在伊拉克的“线人”,随后由法国方面告知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
三是妥处难民问题,帮助其融入社会。虽然默克尔曾“弄哭”过巴勒斯坦难民少女,但这位德国铁娘子接纳难民的政策总的来讲还是被评价为积极的。尤其在科隆、汉堡等地发生性侵事件后,德国民众对外来移民的担忧较去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也给德国政府、执政党基民盟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但默克尔在低调收紧移民政策的同时,仍继续为难民“兜底”。另一方面,为了帮助难民融入社会,在政府号召下,德国社管局、青年儿童局和众多穆斯林教团致力于疏导德国境内穆斯林群体的心理。德国部分城市开展了“路标”机制试点,在穆斯林教团物色联系人,让其在教团中辨识“问题青年”,并由多方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德国政府还通过宣传片和网络视频,由一些从叙利亚、伊拉克返回的穆斯林讲故事,诉说自己在IS的遭遇,以揭露极端穆斯林的本质和危害,让听者引以为戒。
总而言之,欧洲多国上演的恐袭连续剧与本土危机潜伏的现实,让德国人对“恐袭来了”的焦虑骤增,难民危机又使德国种族矛盾这一话题从“隐性”走向“显性”,如何防微杜渐,化危为机,将考验德国领导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