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关注未来劳动”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稿时间:2018-04-25浏览次数:199

  4月13日,“新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关注未来劳动”研讨会在四平路校区运筹楼举行。研讨会由同济大学中德学部下属中德校园、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及上海欧美同学会留德语国家分会主办。会上,共有17名中外学者和来自经济界的代表就数字化、自动化、互联网等新工业革命技术变革带来的劳动领域的相关变化做了相应报告,并与参会人员展开了跨学科、跨领域的讨论,话题涉及人机关系、劳动替代等方面。
  讨论会开始前,中德校园主任Andrea Schwedler女士、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及同济大学中意学院院长助理成沫博士分别致辞。讨论会共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由郑春荣教授主持。来自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Krings教授就“德国工业4.0 的前景是开创性的技术推动?——关于这场辩论的批评”为题阐述了德国工业4.0的定义、特征及发展状况,分析了工业4.0对德国就业(包括劳动力市场与工作技能)的影响,并就全球制造现象提出了数个批判性问题,例如工业4.0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有何作用?未来的工作及生活模式将如何改变劳动力及生产力的分配?德国驻沪总领事馆科学官员Kettelhut博士则从终身学习与新商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化的后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柱博士从数字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环境下机械化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劳动部门机制变革、分工体制转变、资本重新分配等问题;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旭军则就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劳动法律问题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就业世界的变化为中国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挑战。
  第二板块由胡春春副教授主持。来自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Alexandra Hausstein博士做了题为“劳动4.0=社会4.0?”的报告,并就人机交互的新特点以及区分于人工智能的人类自我重建提出了问题;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朱宇方博士从社会国家的角度分析了工业4.0的社会性考虑以及德国社会面临的挑战,如劳资领域关系变化、女性工作状态转变、第三产业合理化等;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Ulf Richter教授分析了劳动4.0与企业社会责任;AsecorpChina 咨询公司合伙人Rosanna Terminio女士则在工作环境数字化的背景下从员工的角度分析了机器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RAAI)的出现。
  下午的第三板块由Bettina Krings博士主持。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李俊教授首先从体面工作的视角对上海汽车行业工人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就员工能力、工人自主性与工业4.0的关系提出了问题;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李同吉则分析了工业4.0背景下组织学习方式的新视角。同济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的张为民教授重点介绍了面向智能制造的交钥匙工程验证与认证平台的研究。
  第四板块由Rosanna Terminio女士主持。Campanile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Munich Leadership Group合伙人Gabor Holch先生发表了Everything is Different, like Before的演讲,表达了在自动化及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中的相互交流,更好地实现了个人价值的观点;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大客户经理牟晟先生探讨了智能制造的新领域,例如协作机器人、AGV及预测性维修等;Casappa液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Davide Bruschi先生分析了Casappa集团生产车间先进自动化的实施实践并阐述了数字化对组织的影响;上海Uji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候大为先生以就业领域的变化为题分析了车间现场管理和控制系统实时数据收集。
  在最后的开放讨论环节中,各位与会专家就此前所做报告互相提问、探讨,彼此交流经验与思考,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