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7/0925/c353596-31132582.html
摘要:虽然各国大选以内政议题为重是惯例,然而,欧洲和国际性议题的缺失也蕴含着一个隐忧,即与以往相比,德国有可能会更加内顾,至少老百姓会有这种心态,而这种心态被政党的竞选策略强化了。
据美联社报道,德国大选结果正式出炉,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议会内的第一大党,默克尔为此也掌握了组阁的主动权,有望开启其第四个任期。在这个意义上,默克尔无疑是大选的赢家。但是,至少从得票率的得失以及各党之间的选民流向看,大选真正的赢家是德国的各个小党,尤其是右翼民粹的德国另类选择党强势挺进联邦议院,成为议会内的第三大党。因此,默克尔虽然赢了,却也输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口民调显示,默克尔所在联盟党的得票率虽然居首,但与2013年的上届议会选举相比,减少了8.7%,减幅创了历史记录;其得票率甚至低于2005年和2009年大选时的得票率。联盟党的支持率在达到高点后出现了大幅回落,这预示着,德国民众对默克尔的满意度有所下降,“默大妈”的魅力有所下降。随着默克尔执政期的延长,德国老百姓对她的期望值会日益提高,而“审美疲劳度”也会增加,这势必让默克尔接下来的执政来不得丝毫闪失。
第二,无论默克尔是继续与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而是在联邦层面开启“黑黄绿”的实验,与自民党和绿党组成三党联盟,默克尔4.0任期的行动能力与上届相比都会受到削弱。在选后不久,社民党领导人已经排除了再次组建大联合政府的可能性,鉴于社民党的得票率创了历史新低,其领导人也没有了再次苟合在大联合政府的底气。由此,仅剩下组建黑黄绿三党联盟的可能性。在三党联盟中,党派的增多且来自不同阵营,势必会使得联合政府内要达成妥协更为不易。
第三,默克尔在此次大选中的竞选策略,总体上延续了上届的“不对称遣散”的做法,这是指默克尔避免与竞争对手争锋,消灭潜在的争议性议题,安抚竞争对手的选民不要去投票。从社民党的大选结果来看,这一竞选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但这一做法让通过挑起愤怒和仇恨来博人眼球的德国另类选择党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换言之,“不对称遣散”的竞选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德国另类选择党的突起,它动员了许多对现政府不满的抗议性选民,包括许多此前不去投票的选民,此次投票率的攀升(75.9%)无疑应主要“归功于”德国另类选择党的动员。而德国另类选择党作为右翼民粹政党历史性地第一次进入联邦议院,不仅会毒化议会内的讨论,也会增加默克尔政府施政的难度。
第四,此次大选的竞选过程中居于主导的是内政议题,包括难民与移民、国内安全、教育、养老金、就业等,而欧洲以及国际性议题相对缺失。在欧洲议题上,除了德国另类选择党认为欧盟工程已经失败并要求退出欧元区,其他政党都总体上支持欧洲一体化,不过,它们在如何推进欧盟未来发展上的诉求还是有差异的;在国际性议题上,各党在对美、对俄和对土耳其的政策上,也存在着立场差异。尽管有这些差异的存在,德国大选却未如西方其他国家观察家所希望的那样就这些议题展开广泛辩论。虽然各国大选以内政议题为重是惯例,然而,欧洲和国际性议题的缺失也蕴含着一个隐忧,即与以往相比,德国有可能会更加内顾,至少老百姓会有这种心态,而这种心态被政党的竞选策略强化了。
最后,默克尔此次竞选,正如她本人所言,也是“别无选择”之举,这是指,除了默克尔以外,其党内没有有把握胜选的人物。但是,必须看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默克尔将其党内竞争对手都一一打发或排挤掉的结果。但是,终究有一天,基民盟/基社盟必须面对“后默克尔时代”,鉴于默克尔领导下的联盟党在此次大选中遭遇滑铁卢,“后默克尔时代”的讨论或许不久以后就会展开。因此,新一届联合政府的组成中的一个看点是,默克尔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还是说,她依然想在2021年大选时强调她是“别无选择”的。
(郑春荣,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