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评# 《2013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结果综述》

发稿时间:2013-10-11浏览次数:45

德国时事评论

2013年第9期(总第13期)

20131010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

                                                                                   仅供内部参考

 

 
 

2013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结果综述

——兼析自民党的惨败及其调整

 

朱宇方

 

18届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于2013922日举行,虽然新的执政联盟尚未组建完成,但选举结果中已经有足够的热点值得我们关注。除了联盟党的大胜和“德国其他选择党”(AfD)的异军突起,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莫过于自民党的一败涂地。本文将综述本次联邦议院选举的结果,并重点聚焦自民党,分析其惨败的原因,简述其目前的调整。

一、选举结果综述

本次选举的投票率为71.5%,与2009年的70.8%相比略有上升。

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共获得41.5%的选票,显然是本届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的赢家,其得票率较2009年选举时有明显增长。安格拉·默克尔几乎肯定将连任联邦总理,但由于联盟党并未能获得足以单独执政的绝对多数,因此不得不另觅伙伴组建新的执政联盟。迄今与其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在本届选举中得票率仅为4.8%,自建党以来首次未能迈过“百分之五门槛”,无法进入下一届联邦议院。相较2009年联邦议院选举,自民党得票率狂跌近10个百分点,可谓惨败。

在本次选举中,社民党的得票率小幅上升,为25.7%。但社民党最希望与绿党组建的“红绿联盟”因票数不足而无法实现,其中部分原因在于绿党:绿党的表现不如4年前,得票率仅为8.4%。左翼党8.6%的选绩同样乏善可陈。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参加联邦议院选举、对欧元持批评态度的“德国其他选择党”获得了4.7%的选票,离进入联邦议院仅一步之遥。海盗党在本次选举中的得票率虽然微升0.2个百分点,但“百分之五门槛”对其2.2%的得票率仍是遥不可及。因此,第18届联邦议院中将只有四个党派。

 

 

二、自民党的惨败及其原因简析

政治民意调查机构infratest-dimap的调查显示:从选民流动的情况看,联盟党大幅增加的选票主要来自自民党阵营,有211万原来支持自民党的选民把选票转投给了联盟党,而联盟党也就此成为自民党选票流失的主要方向。事实上,自民党选民呈纯流失状态,除了流向联盟党,还有53万流向社民党、43万流向成立仅数月的“德国其他选择党”。而且,自民党此次的惨败的确也是民意所向。在选举后进行的问卷调查中,60%的受访者认为,自民党没有进入联邦议院“好”或“很好”,只有13%的人认为“不好”。而且自民党的支持率在几乎所有选民群体(不同年龄、性别及职业)中都大幅下滑。

回顾历史,自民党走过的道路绝不平淡。自民党成立于1948年,特奥多尔·霍伊斯(Theodor Heuss)任党主席,并当选第一任联邦总统。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自民党或与联盟党或与社民党组建执政联盟。1982年,自民党与时任联邦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领导的社民党决裂,转而与联盟党组建新的执政联盟。直至1998年,自民党始终与联盟党联合执政。但在上世纪90年代,自民党在市镇和联邦州层面的支持率明显下降。2001年,吉多·韦斯特韦勒(Guido Westerwelle)接任党主席,并主导了自民党领导层的换代。2009年,自民党在联邦议院选举中以14.6%的得票率创下该党历史上的最佳选绩。2011年,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ösler)当选党主席,在本次大选惨败后,他随即宣布辞职。

自民党曾协助路德维希·艾哈德(基民盟)建立起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曾与维利·勃兰特(社民党)一起完成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推行了新东方政策,还与赫尔穆特·科尔(基民盟)共同完成了两德统一大业。由此看来,自民党的历史不可谓不辉煌。但面对今天的惨境,仅在竞选策略层面寻找原因显然是不够的。

从本次选举的结果来看,两大全民党重新崛起,联盟党和社民党的总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二,而小党的竞选成绩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区别于其他党派的清晰的政治主张。大选后的分析普遍认为,自民党和绿党都犯了“缺乏有区别性的政治主张”这个错误,而“德国其他选择党”的异军突起则是得益于其清晰的政治主张。

但自民党的深层次困境在于:它所代表和主张的自由主义虽然已经在德国社会深入人心,但德国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把自由主义视作是某种程度的极端和出格。在德国,通常是由“我们”来做出决策,追求的是共识、同步与和谐。被普遍推崇的合作主义和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都带有某种集体协同的色彩。这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由我做主”的理念之间显然存在隔阂。因此,自民党真正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理念很难堂堂正正地站到德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事实上,在德国战后的各种重要历史事件中并不缺少自民党的身影,但人们在其中却很难明显看到自民党的政治贡献,他们总是被联合执政的大党的光芒所掩盖,几乎没有人会把政府的主要政绩记在自民党的功劳簿上。本届大选之后,即将卸任的联邦卫生部部长丹尼尔·巴尔(Daniel Bahr)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执政联盟所取得的成就,显然都被归功于联盟党。”在一定意义上,自民党只是组建执政联盟的一个技术工具。

如今,全民党虽然常常被诟病丧失了核心政治主张,但它们日益成为上下左右通吃、能装下各种政治议题的“箩筐”。而像“德国其他选择党”这样的小党虽然未必能越过“百分之五门槛”,但它们以鲜明的政治主张吸引选民的目光,分走了相当数量的选票。自民党——其实还有一度标榜自己是“小而聪明”的全民党的绿党——于是陷入了某种尴尬境地。

通过这次选举以及选举前后的民意调查都能看出,选民投票时首要考虑的是政党的纲领及其所包含的政策主张。像自民党这样纯粹依赖“借票”的竞选策略,其失败是必然的。大选后,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自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沃尔夫冈·库比奇(Wolfgang Kubicki)在接受采访时说:“巴伐利亚州州议会选举后,自民党希望选民们考虑到自民党的得票率排名,并基于同情把票投给我们。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自民党只有在政治理念上找到独立、清晰的定位,才可能在德国的政党版图中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自民党大选失败后的调整

随着自民党被踢出联邦议院,自民党议会党团将解散,6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其中包括5位联邦部长、93名联邦议员及其雇用的工作人员以及110名直接受雇于联邦议会党团的工作人员。这不亚于一家中小企业的破产。联邦议员海因茨-彼得·豪施泰因(Heinz-Peter Haustein)说:“这实际上是一种破产。我们在竞选上入不敷出。在财政上,我们必须好好整顿。”据自民党的年度报告称,2012年,自民党联邦议会党团在公众事务上的开支达500多万欧元,超过联盟党、社民党、左翼党和绿党的总和。

联邦议院选举结果甫一公布,自民党主席菲利普·罗斯勒立即宣布辞职。他说,面对选举后“最苦涩的夜晚”,他需要承担责任。最有可能接替罗斯勒出任党主席的是原自民党总书记、现任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自民党主席、34岁的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就在林德纳宣布参加党主席竞选的第二天,有数百人加入自民党,这对自民党而言可能算是个小小的安慰。

不过,临危受命的林德纳也没有能够立即拿出全面的“拯救方案”,只是表示将投身重塑自民党的事业,笼统地提出了“2017项目”(Projekt 2017)这个说法,并表明目标是带领自民党4年后重返联邦议院。

林德纳认为,离开联邦议院绝不会威胁到自民党的生存,因为自民党在北威州等州议会中还有一席之地。而目前自民党内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说:自民党的崛起必须从联邦州开始。北威州自民党曾经历过挫折的考验。1995年,自民党在北威州州议会选举中失利,未能进入州议会,而5年后,在约尔根·莫勒曼(Jürgen Möllemann)的领导下,该州的自民党以9.8%的得票率高奏凯歌,重新挺进州议会。也正是在这一年,林德纳成为北威州州议会中最年轻的议员。

林德纳表示:“自民党不会向左转,也不会向右转。我将带领自民党径直向前,重新站在社会的中心,使之成为受人尊敬的政党。”

从“希望之星”林德纳的各种言辞中可以感觉到,自民党认为自己的纲领并没有什么缺陷,主要问题在于党派的对外形象以及与公众的沟通上。林德纳也不认为自民党在黑黄执政联盟中的工作有什么漏洞,除了2009年竞选时承诺的减税未能兑现,但他认为是无法预测的欧洲债务危机和国际经济形势使减税措施变得不合时宜,也就是说,原因并不在自民党本身。由此看来,自民党的自我反思显然还没有真正开始。

 

 


 

主编:郑春荣             责任编辑:俞仪方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2835     传真:021-65987800     E-mail: dgyj@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