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事评论》2012年第3期:“里约+20”峰会:德国的反应和对德国的影响

发稿时间:2012-08-01浏览次数:168

“里约+20”峰会:德国反应和对德国的影响
 
                                朱 苗 苗
 
 
 
6月20-22日,“里约+20峰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的简称)在巴西召开。20年前,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对一向重视环保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德国而言,“里约+20”峰会的召开提供了一个盘点过去、审视未来的机会。然而和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相比,这次国际性的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之后,德国媒体却是“悄无声息”。
当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之后,德国各大媒体连续数天在头版刊载各种讨论、报道和评论,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和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德国政界、经济界、科技界及民众关心的核心议题之一,而且德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是毋庸置疑的。去年,默克尔政府做出了退出核电的“能源转向”决定,让环境和气候问题再次成为德国各界讨论的焦点。可是,这次“里约+20”峰会则明显受到德国政府的“冷落”: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一样,没有亲自出席,而仅仅委派了两位部长作为代表参加,一位是就任才一个多月的环境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 基民盟),另一位是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尼贝尔(Dirk Niebel,自民党)。与此相应,德国媒体对此次会议也几乎没有重点报道。从这个由热到冷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环境政策、全球气候谈判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先行者”德国的失望、不满和力不从心。
    “里约+20”峰会召开之前,德国各界对其成果的期望值本来就很低。德国《每日新闻》网6月18日的署名文章称,和当年的壮志凌云和盲目乐观相比,“二十年后更多的是清醒”。综合德国各重要媒体的相关言论,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观点是:自1992年第一次峰会的所谓“里约精神”诞生20年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发展新理念和政治议题的重要性在国际层面已经得到认可,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西方国家希望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的意愿强烈。但是,根据联合国环境署6月6日在“里约+20”峰会前夕公布的全球环境展望报告5(Geo 5),1992年以来的90个重要的环保目标中仅有4个取得了值得称道的进步,(这4个目标是:明显减少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使用无铅汽油、改善水源供应和减少海洋环境污染),而在很多领域,全球的状况甚至离目标越来越远,如保持物种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理论上说,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现行的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没有发生实质变化,这种观点在德国学术界、媒体和环保组织中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就此次峰会而言,德国媒体事先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会期仅有三天,而2002年的“里约+10”峰会长达两周,因此,这么短的会期不可能就具体目标和路线图进行深入谈判;峰会最终成果文件在召开之前已经拟好,只需参与国家签字,使人们更有理由质疑此次峰会的意义。德国环保组织甚至在会前就称这次峰会将是失败的会议,特别是在公正、环境和经济议题方面。虽然对峰会的期望值不高,但默克尔不亲自与会还是受到了各方批评。绿党联邦议会党团主席屈纳斯特Renate Künast认为,默克尔既不出席会议,又不事先施加压力,进一步降低了会议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峰会结束后,德国各界更是一片批评之声。环保组织称其为“巨大的失败”。有绿党议员认为峰会上签署的文件是“失败的文件”。绿党联邦议会党团气候政策发言人奥特(Hermann Ott)批评该文件对社会和环保运动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是毫无勇气的表现,是经济界和政界在石油利益面前的懦弱表现”。德国的与会代表、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尼贝尔强调,会议应该让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及其代表就其中重要的2-3个议题进行谈判,这样才会有成效。联邦总理默克尔在6月25日召开的德国可持续委员会第12届年会中表示:“‘里约+20’的结果落后于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她认为峰会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会议最后文件制定了将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的目标,也是此次峰会重要成果之一——“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说法在全球大有盖过“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德国政府对此的态度也非常积极。在这个概念下,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之一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明显被弱化,而技术和创新则成为重中之重。总的看来,在德国政府对“里约+20”峰会的官方总结、重要媒体的评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讨论中,有一点非常一致:德国应该继续努力,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和环境议题的国际谈判和合作中保持(或重新赢回)“先行者”的地位,这需要德国在环保技术和创新方面更进一步发展,将生态和经济进行新的结合。
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德国在“里约+20”峰会上没有发挥出昔日引领者的作用,这是因为目前欧盟国家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解救欧债危机中,无暇顾及其他,政府和政治精英对气候和环境议题关注度明显下降。此外,欧债危机让欧洲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下降,这自然削弱了欧洲在国际峰会中的影响力。尽管德国媒体对德国政府在此次峰会上的表现感到失望,而且对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所展现的越来越强的自信心表示担忧,但是仍然可以说德国从本次峰会中的获益符合本国利益。首先,作为欧盟经济的领头羊,德国的声誉并未受损。1992年以来,德国经济的能源生产力提高了约39%, 原料生产力甚至提高了47%,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26.5%。这些足以证明它在将来依然可以是可持续发展的榜样国家。第二,德国为自己独一无二的“能源转向”政策做了很好的宣传,这意味着为德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德国环境部长在峰会上的英文报告中始终用德语单词“Energywende”来表达“能源转向”,因为它没有对应的英文单词,这个概念在英文里遂成为专有名词。第三,“绿色经济”这个战略性概念起源于德国,现成为了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战略,作为这个理念的发展和推动者,德国抢占了先机。它的兴起符合德国通过大力拓展环保产业、发展可更新能源技术、鼓励创新来增强生产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德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出口大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