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事评论》第1期:“科学灯塔”:德国最新一批精英大学尘埃落定

发稿时间:2012-06-21浏览次数:190

德国时事评论
1期(总第1期)
2012620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
                                         仅供内部参考
 
 


 

“科学灯塔”:德国最新一批精英大学尘埃落定
伍慧萍
2012615,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相关部门公布了精英倡议计划(Exzellenzinitiative)第二阶段的资助决定,共有11所综合性大学获得“精英大学”资格。评审委员们对于各高校在第二阶段申请中提交的各类项目质量都予以一致好评,约70%的各类申请项目均通过审批。部分评审委员认为,很多申请提出的研究课题以及为后备科研力量设计的培养方案即使在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此次结果的公布更是因为原有几所精英大学的黯然出局而引发普遍关注。这个精英身份每年为入围大学带来约2100万欧元额外的科研经费,以及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声誉,外国大学和企业前来询问科研合作的意向增多,国外学生前来攻博的兴趣增大,对学习位置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值得注意的是,精英倡议计划评选出的资助项目并非局限于有限的几所精英大学,而是来自于德国近40%的大学;向此次评选提交申请的高校之多,也表明了该计划受到越来越多德国高校的重视。
 
一、精英倡议计划宗旨:形成具有国际辐射力的“科学灯塔”
目前,德国有大约25万名留学生,是继美国和英国之后最受欢迎的留学国度,在校大学生中留学生的比例达到11.9%。在全球争夺知识精英和博洛尼亚进程的时代背景下,竞争精神已经席卷到了所有德国高校。2005年夏季,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共同发起,联邦与16个联邦州合作开展精英倡议计划,其宗旨就是顺应这一时代精神,打造能与欧美其他国家名牌大学相抗衡的超一流大学促进德国大学的尖端科研和学术创新,资助精英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加强德国大学间、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以及企业间的项目合作,从而加强德国知识要地,提高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彰显高校和学术前沿的研究,形成具有国际辐射力的“科学灯塔”。
 
二、资助内容:三条资助主线并进
精英倡议计划的资助金额由联邦政府与联邦州共同承担,其中75%由联邦政府承担,剩余25%则由各大学所在的联邦州支付。精英倡议计划不是简单地推选德国最好的大学,而是具体涉及到三条资助主线:
    研究生院:让博士生获得最佳科研条件,得到合理的培养安排;
    精英集群:与校外研究所、应用科学大学以及经济界合作,建立研究与培训机构;
    未来构想:增强大学开展顶尖科研的实力,从而进一步加强德国大学的科研特色。
前两条资助主线是该项计划的基础,评审工作更为看重的是大学的科研力量、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特色与影响力以及最近几年的整体发展。得到精英大学的殊荣,必须至少分别有一个研究生院、一个精英集群和一个未来构想入选。
第一阶段共39个精英研究生院,37个精英集群和9所精英大学入选,研究生院每年获得100万欧元资助,精英集群每年获得650万欧元的资助。而根据2012年6月15日公布的结果,在第二阶段中,将有45个精英研究生院和43个精英集群获得资助。根据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协议,精英倡议计划中为项目开支费用(占总费用的20%)设立的标准是:研究生院每年获得120万至300万欧元,精英集群每年获得360万至960万欧元,未来构想项目的标准是每年1.42亿欧元。这样在未来五年内,德国会有39所大学分享24亿欧元的资助。
 
三、遴选机制:注重科研力量和学科特色,第二阶段引入调整与淘汰机制
(一)遴选程序
评审委员会由负责决定国家资助的研究项目的德意志研究联合会以及作为德国科研政策智囊的科学委员会(WR)负责组织。评审不是按照地区分摊,而是取决于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成员以科学家为主。研究生院和精英集群申请的评选工作主要由德意志研究联合会邀请的457位专业评审完成,而未来构想主要通过德国科学委员会的119名评审组成的战略委员会进行普选,两组评审委员中均有超过80%(分别为87%84%)的人员为外国评审,最终的资助决定由两个委员会共同讨论决定。
评选分成2个步骤,首先是由评审委员会选出候选名单,然后被选中的大学必须提交完整的申请报告。评选有一个很详细的标准体系,候选的精英大学必须符合该体系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是由德国科学委员会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参照各国标准制定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科研经费,即第三方资助经费。它是指大学所属的研究机构从政府和学校以外的渠道,如某个企业或是基金会申请到的科研经费,这是衡量一个大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
    2.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著名的国际级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
    3.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论文索引上被引用的次数;
    4. 开放程度:聘用外国教授和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人数;
5. 毕业生:毕业生的成就以及毕业生的人数。
 
(二)淘汰机制
精英倡议计划于20056月启动,第一阶段资助年限为5年(2007-2012年),该资助期限将于20121031结束,总资助额为19亿欧元。在2006年10月13日揭晓的第一批评选中,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成为第一批精英大学;2007年10月19日,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等6所大学也随后入围。
第二阶段资助期限为2012-2017年,总资助额为27亿欧元。遴选于2011年开始,此次评选与首次评选不同之处在于,首次提交的申请与经历过第一阶段的后续申请一起参与竞争,而从最终的评审决定所作的大幅度调整来看,竞争思想得以充分贯彻。不过,第一阶段入选而在第二阶段未申请成功延长资助的项目,在两年内还会得到一笔资助尾款。
根据2012615公布的最终结果,最终有11所大学入围,其中不来梅大学和科隆大学的新入选出乎某些观察人士的意料,因为前者长期排在德国高校的末尾,而后者一直难逃人满为患的大众化高校名声。而之前入选的大学中,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哥廷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被剥夺了精英大学的称号,而在首次申请的学校当中,通过了首轮评审的波鸿鲁尔大学和美因茨大学也最终惜败。事实上,在评选结果出来之前,联邦和各州就已约定,第二阶段最多只能有12所大学获得精英大学称号,且其中至少应当有5所是新申请的大学,这样,至少会有2所之前的精英大学被淘汰。
精英倡议计划在第二阶段做出了大幅度调整,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最直接的问题是那些出局的精英大学何去何从,它们是否准备了自己的应对计划。另外,无论精英与否,无论是否斥资上亿,该项计划的首要目标是资助科研,德国高校的教学形势依然没有好转,拥挤的阶梯教室和指导教师的严重匮乏在精英大学也始终是个难题。
 
附录:历次精英大学评选结果
慕尼黑大学:2006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一批入选)
慕尼黑工业大学:2006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一批入选)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2006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一批入选),2012年(第二阶段)被淘汰。
亚琛工业大学:2007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二批入选)
柏林自由大学:2007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二批入选)
弗莱堡大学:2007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二批入选),2012年(第二阶段)被淘汰。
哥廷根大学:2007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二批入选),2012年(第二阶段)被淘汰。
海德堡大学:2007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二批入选)
康斯坦茨大学:2007年入选(第一阶段第二批入选)
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入选(第二阶段入选)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2012年入选(第二阶段入选)
不来梅大学:2012年入选(第二阶段入选)
科隆大学:2012年入选(第二阶段入选)
蒂宾根大学:2012年入选(第二阶段入选)
 

 
主编:郑春荣              责任编辑:俞仪方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2835    传真:021-65987800  Email: dgyj@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