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方: 同观·德国丨社民党换帅,执政联盟会不会崩盘?

发稿时间:2019-12-19浏览次数:140


【编者按】

本文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澎湃新闻国际部合作推出的“同观·德国”专栏的第35篇。

上周,德国社民党选出新人“双党首”。新当选的社民党党首埃斯肯和瓦尔特-博尔扬斯都对执政伙伴联盟党持批评态度。本已存在严重分歧的社民党-联盟党执政联盟是否会因社民党换帅而更加摇摇欲坠?


12月6日,在德国社民党于柏林举行的全国党代会上,新党首萨斯基娅·艾斯肯(Saskia Esken)和诺贝特·瓦尔特-博尔扬斯(Norbert Walter-Borjans)正式登台亮相。这是战后社民党首次由两位党主席同时领导,社民党为此还专门修改了党章。在之前的选举中,现年58岁的联邦议会左翼议员埃斯肯获得75.9%的选票,现年67岁的北威州前财政部长瓦尔特-博尔扬斯获得89.2%的选票,“双党首”的支持率还算不错——在去年4月的党首选举中,社民党前党首纳勒斯(Andrea Nahles)的得票率只有66.35%。

2017年德国大选之后,社民党与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组建了大联盟政府,但联合执政至今,支持率却双双下滑。上周的最新民调显示,联盟党的支持率为28%(2017:32.5%),而社民党的支持率则被绿党(22%)和德国选择党(14%)远远甩在身后,仅11%(2017:20.5%)。不仅支持率堪忧,执政联盟内部存在严重分歧的事实也是广为人知。众所周知,新当选的社民党双党首埃斯肯和瓦尔特-博尔扬斯都对联盟党持批评态度,那么社民党此次换帅将对当前的执政联盟产生怎样的影响?

社民党:重谈执政协议,联盟党:No!

从两位党首个人的政治主张来看,艾斯肯强调回归社民党的本源,即劳动和社会政策,并着力与施罗德改革保持距离,提出“超越‘哈茨IV’”(编注:“哈茨IV”方案将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统一起来,结束了以往的双重保险结构),“消灭由社民党自己造就的低薪阶层”;而瓦尔特-博尔扬斯除了支持欧洲团结、反对增加军备开支之外,主要对德国当前的“债务刹车”计划和财政盈余状况提出质疑,他主张增加投资,加强税收的公平性。

最终作为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的党代会决议,社民党要求新任领导就特定议题与联盟党重新谈判,其中包括:将最低工资提高至12欧元/小时(目前德国法定最低工资是9.19欧元/小时,明年1月1日起将涨到9.39欧元/小时)、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的价格、引入儿童基本保障、对富人重新开征财产税,以及一项为期十年的4500亿欧元投资计划。

但联盟党显然并没有与社民党重回谈判桌的意愿和耐心,基民盟主席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对社民党党代会的上述决议表示失望。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原本希望本次社民党党代会能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来维护大联盟。”“基民盟忠于已经签署的联合执政协议,我希望新的社民党领导班子亦是如此。”

她第一时间就拒绝了就气候保护一揽子协议进行重新谈判,“我们已经就此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谈判,现在已经进入联邦参议院程序,我们不可能再重新从头开始。”对于社民党通过财政负债来增加投资的计划,她也明确表示反对。基社盟高层也表示,社民党要求为终止“债务刹车”而修改德国《基本法》是“非常不恰当的”。而社民党要求对净资产超过200万欧元的富人开征财产税,这更是触到了联盟党的底线,绝无可能获得其支持。

12月9日,联盟党拒绝了与社会民主党就联合执政协议重新谈判。

社民党退出,政府未必垮台

可以看出,社民党换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执政联盟内部的矛盾,那么这是否会导致这一届联邦政府垮台?

按照德国法律,参与执政的政党可以随时决定从内阁中撤回自己派出的部长,并终止议会党团对政府的支持。如果现在发生这样的情况,政府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没有了来自社民党的部长,并失去了议会多数。

在德国政治中,执政联盟是党派间缔结的,而政府是由议会党团支撑,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偏差:如果社民党领导层决定退出执政联盟,而联邦议会中的社民党党团成员却愿意继续支持政府(事实上,联邦议会中的许多社民党议员的确希望继续维持当前的大联盟政府),那议会党团是否可以阻挠党派领导的决定,继续支持政府?

毕竟党团是由经自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按照法律,他们只需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而无需服从于党派领导层。在现实中,如果党派和议会党团之间出现这样的意见分歧,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究竟哪一方的权力更大。

按照德国《明镜》周刊的分析,这一次的社民党党首是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因此将拥有非同寻常的授权(可以说,社民党的此次党首选举是跟随了全球性的民粹化和政治去职业化潮流),而议会党团的影响力被相应地削弱了。因此,社民党的确有可能做出决定,退出当前的执政联盟。

但社民党的退出也并不意味着政府垮台。联盟党可以寻找另一个伙伴重新组建执政联盟,也可以维持少数派政府。在德国,要提前大选绝非易事,而且决定权并不在社民党手中。根据德国《基本法》,这需要联邦总理向联邦议院提出信任投票的要求,而在其未获得联邦议会过半支持时,请求联邦总统在21天内解散议会,启动大选。

基于现任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的一贯立场,如果社民党退出执政,可以料想他会首先要求联盟党寻找新的执政伙伴,尽可能组建一个多数派政府,以维持德国政局稳定。当然,这在当前是非常困难的:本届政府组阁时,自民党就曾与联盟党谈判失败,而当前支持率稳步攀升的绿党显然更乐见提前大选。

因此如果社民党退出执政联盟,将给总理默克尔出一道难题,并且很可能使德国政坛再次陷入2017年大选组阁时艰难的拉锯博弈。

大联盟还能撑一阵,政局不稳的根子怎么破?

当然有德国分析人士认为,从社民党本身来看,在经历了历时数月、艰苦漫长的党首推选之后,很可能会首先寻求党派内部的稳定,因此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不太可能贸然退出大联盟政府。据路透社分析,在新组建的由两位党主席、五位副主席,以及总书记、司库和欧盟专员组成的社民党领导团队中,实用主义者占据多数,在社民党主席团中,明确反对当前执政联盟的也并不占多数,因此不太可能退出执政联盟。有消息称,执政伙伴将在圣诞节前再次进行磋商。

然而,即便社民党选择维持当前的执政联盟,也只是暂时掩盖了德国政坛的根本性问题:政党格局的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联盟党和社民党这两大主流全民党日渐衰落,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和生态主义政党绿党逐步兴起。

2017年大选后,二战后第一次有6个政党进入联邦议会,而之后艰苦漫长的组阁过程突显出政党间合作的难度。从德国政治制度设计来看,联邦总统和联邦总理的权力都十分有限,政治系统的运转几乎完全依托于党派之间通过合作与协调形成议会多数。而德国选举法为政党进入议会设置5%得票率的门槛,也正是为了避免议会中小党林立难以形成多数。因此,当今碎片化政党格局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和效率。各政党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响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选民偏好,在此基础上,政党间如何达成政治合作的意愿、构建政治合作的可能,从而通过有效的政治实践服务于选民的诉求,这是德国政界面临的最大挑战——艰巨且十分紧迫。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