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周到上海 蓝皮书 中国为何不再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发稿时间:2023-11-26浏览次数:10

中德双边货物贸易的稳步增长,使得中国连续7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但是,这个记录将在2023年被改写。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德乃至中欧贸易额的下降?


11月25日,同济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3)》。这份全称为《德国发展报告(2023):“时代转折”下的德国》的蓝皮书指出,同默克尔时期相比,现在的德国联邦政府更加强调在中德双边经贸关系中对中国过于“依赖”的风险。蓝皮书指出,中国企业在某些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大力投资和具有比较优势,如太阳能光伏模组、风电机等在德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德国一些优势出口产业供应链上的一些环节,中国供应商也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比如电子配件、汽车芯片、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原料;在一些重要的最终消费品领域,中国产品质量高、物美价廉,在德国市场得到追捧。


正是近年来双边货物贸易稳步增长,中国连续7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原因。但是,德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在加强对双边投资政策审查的同时,准备通过“回岸外包”“近岸外包”的方式,减少所谓的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中德贸易额下降的原因是多重的,对华‘去风险’的考量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影响到中德经贸和相关的投资”,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对《新闻晨报》记者说,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一些德国公司的经营和投资策略不得不作出调整,德国中小企业对华贸易与投资的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


不过,除了“去风险”的政策影响之外,中德贸易额下降也和俄乌冲突之后能源上涨,德国本身面临的通胀压力、企业成本上升,以及中德贸易方式变化有关。以汽车行业为例,丁纯教授说,原来可能更多是德国向中国出口,但现在有所改变,尤其是电动车,更多是中国在向德国出口,一定程度上影响德国对华的进口和出口。


丁纯分析说,今年世界经济总体的复苏乏力给德国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在所有发达经济体当中,德国的表现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德国模式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同时也影响到它对外的经济活动。


蓝皮书指出,尽管价值观主导的对华政策在短期内会给中德经贸关系带来一定波动,但是,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势头。原因在于:

第一,从德国经济制度来看,社会市场经济原则要求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设定框架条件,维持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二,从国家的经济利益考量,德国若减少经济出口导向,大幅度减少与一些经济体的经贸往来,会导致极大的社会福利损失。

第三,从企业角度来看,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决策的目标。中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和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人群,以及全球最为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德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难以拒绝的机会。


丁纯认为,双边经贸的本质还是在于互利互惠,主要还是由市场主导。“市场的需求在那里,只要其他非正常因素不去干扰、不去影响经济活动,那么,中国重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