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德:美欧华盛顿峰会难掩跨大西洋分歧

发稿时间:2023-10-23浏览次数:10

第一财经    作者:吴永德    责编:任绍敏

随着乌克兰危机延宕至第二个冬天,加之巴以冲突的突然爆发,动荡的世界局势为刚刚结束的美国-欧盟峰会蒙上了深重的阴影。2023年10月20日,欧盟“三巨头”——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赶赴美国华盛顿,与刚从以色列返回的美国总统乔•拜登会面。此次峰会距离2021年6月15日上一次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美国峰会已经过去了两年余四个月,这也是拜登总统上任之后的第二次双边峰会。


联合声明:旧曲新唱


峰会结束之时美欧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该声明老调重弹,毫不意外地重复了西方世界在诸多全球议题的团结与合作。美欧提出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路线图,包含中东局势、俄乌冲突、印太、中国、西巴尔干、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以及非洲等全球议题。此外,经济贸易、气候变化和能源、绿色和数字转型、与新兴国家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融资等经贸议题也占据重要地位。


显而易见,欧盟在会前极力推进的经贸议题在全球安全局势下无奈让位,然而贸易争端依然是横亘在美欧之间的巨大阻碍,其中包括特朗普政府遗留的钢铝关税问题和美国对电动汽车的绿色补贴等。上次峰会后,美欧曾宣布在两年内达成“全球可持续钢铁和铝安排”的协议,以解决该行业中因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过剩产能和过度碳排放的问题。此次峰会前,美国已暂停对欧盟加征的钢铝进口关税。然而,这一决策背后的条件是,双方必须就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等所谓“非市场经济体”的产能过剩达成共识。如果年内无明显进展,美国将重新对欧洲钢铁和铝加征关税。此外,双方就美国对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税收减免进行了谈判,试图降低该政策对欧洲的不利影响,但围绕于此的谈判还处于“拉锯战”中。


应对以色列和加沙之间的冲突以及确保对乌克兰的持续援助这两大安全议题主宰着本次华盛顿峰会的议程。在抗击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脆弱国家债务、应对全球卫生和大流行病等多领域,美欧绕不开中国。在利益与矛盾的纠缠下,

本就有限的对华共识也仅限于文本,未能深入实质。双方在激活和深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方面,言辞多于行动、象征意味大于实质付出。峰会声明看似面面俱到,但却乏善可陈,妥协背后的公约数并不指涉各自真正关心的议题,关于未来的构想缺乏建设性和实际行动。


各怀心思的盟友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对本次峰会寄予厚望,希望借此达成多方面共识,以展现跨大西洋的领导力和西方世界的凝聚力,进而缓解各自内部压力,为2024年的美国大选和欧洲议会选举造势。但事与愿违,由于双方在对乌援助和对华政策等方面各怀心思,美欧内部的重重分歧极大地削弱了华盛顿峰会的意义和价值。


美国国内政治束缚其对外能力。随着10月3日美国历史上首次将在任众议院议长投票罢免的闹剧发生,围绕拨款案展开的共和党“内斗”进入高潮。此前,共和党籍前众议长麦卡锡依靠民主党的支持通过了短期拨款法案,从而避免了联邦政府“停摆”。而在此次罢免投票中,8名共和党保守派议员与民主党议员一同投了赞成票,这彰显了国会两党不可调和的矛盾,凸显了美国国会和美国民意在削减联邦开支、向乌克兰提供持续援助等议题上的分裂,也造成了美国对外行动力的不足和国际领导力的褪色。

欧盟内部分化削弱战略自主性。俄乌冲突的爆发让欧盟内部的分歧暴露无遗,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成员国与法德等国在对俄政策上形成激烈对抗,瓦解了法德轴心的领导力,一定程度上裹挟着欧盟的对外政治。这些对俄强硬派国家占据道德高地并享有美国的支持,它们深深忌惮俄罗斯并仰仗美国的安全保护,而不指望欧盟自身的安全与防务能力。德法两国面对急剧变化的欧洲安全形势,囿于国内政治议题以及来自域外乌克兰、美国和域内欧盟成员国的压力,不得不在乌克兰危机中“选边站”,情绪化、理想化的政策取代了理性、务实的战略自主选择。


美欧认知差异制约共同行动力。美欧双方在对华认知上的分歧使得对华协调困难重重。美国明确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展“全政府”对华竞争,而欧盟坚持对中国的“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三分法定位,在不同领域力图采取不同的方式。双方虽然在去风险和多样化的措辞上达成一致,并声称不寻求对华脱钩,但在具体的方案和措施中有着各自的利益出发点和优先选择项。与峰会前对中国的激烈调门不同,美欧峰会联合声明中的涉华表述相对温和,更为克制和务实,强调与中国保持坦诚接触。


美欧关系:纠葛难解?


自拜登执政以来,美欧经贸关系较特朗普时期迅速回暖,双边安全联系也越发紧密。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合作产生新的实体机制。设立该委员会的构想于上次峰会提出,旨在强化双方在关键技术和经贸领域的协调,加强跨大西洋市场交流,并确保供应链的复原力,以共同应对来自第三方的竞争压力。随着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欧美进一步走近。欧盟意识到自身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不可或缺,竭力加强双边安全与防务合作,甚至在会前提出在印太地区举行有史以来首次联合海军演习的想法。


然而,美欧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且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离心力。首先,欧盟推行“战略自主”的长期愿景与美国保有对欧影响力及控制力的既定目标互相矛盾,双方的共同利益基础受到侵蚀。其次,美欧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等理念的认识均存在实质性分歧。相较于美国,欧盟更加注重遵循贸易规则以及其他规范性国际法律制度。此外,随着美国在欧盟周边进行战略收缩,美欧同盟困境越发凸显。美国谋求降低同盟成本,让欧洲盟友为其全球利益冲锋陷阵、鞍前马后;而欧盟既希望美国留在欧洲、继续充当安全保护伞,同时又担忧受到美国对俄及对华政策的连累。


美欧如今就像是包办婚姻下的一对垂暮怨偶:一方面,他们的关系早已风雨飘摇、积重难返;另一方面,他们的日子还得凑合着过。本次峰会中,美欧不但没能实现贸易关系正常化的原定目标,而且在安全与防务合作领域也没有取得显著突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边是“凝聚团结共识、注入发展动力”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边是无人问津、表面热络实则分歧巨大、各有所图的美欧峰会,一种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逐渐显现。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